【来源:福建卫生报】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这一令无数家庭
深陷困境的“记忆杀手”,
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
超过5500万患者,
其中我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
尽管传统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效果有限,且无法阻止病情恶化。近年来,一种新型手术的兴起,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网络图
八旬老人总忘事,手术治疗延缓恶化
年近八旬的李奶奶,这几年记忆力下降得厉害,生活里的小事常常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了。
去年年初,李奶奶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在之后的9个多月,家人一直陪着她积极去医院看病,按时吃药,可病情还是迅速恶化,李奶奶几乎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了。
不久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接诊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魏德经过详细检查评估,决定为李奶奶施行改良版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手术那天,魏德主任医师及其团队成员洪文瑶副主任医师在李奶奶的双侧颈部开了直径大约3厘米的微创小口子,然后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把双侧颈深淋巴管、淋巴结和颈内静脉连接在了一起。这场手术持续了3个多小时。术后,李奶奶的日常活动能力有所提升,但记忆改善仍不明显。
目前,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0余例改良版的颈深淋巴 - 静脉吻合术,并且对这些患者进行了1 - 5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发现,这种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部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在行为和情绪方面,患者术前容易发怒、焦虑,现在这些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了,对周围人的情绪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在执行能力上,患者反应速度变快了,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小部分患者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事务。
不过,患者的记忆力改善相对没那么明显,短期记忆评分变化不大。这也说明这种手术可能更侧重于延缓病情发展,而无法让受损的神经元恢复如初。从总体上看,手术无法根本性地逆转患者的痴呆症状。
探秘手术原理,改良技术破难题
魏德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致病蛋白在颅内沉积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
去年开始,国内多地兴起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术式——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其核心原理就是将颈深淋巴与周边静脉连接,以促进颅内沉积的致病蛋白的有效排出,从而延缓疾病发展。去年,魏德、洪文瑶团队还在省内率先将术式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了脑内淋巴循环效率,从而更好地清除致病蛋白。
目前,在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术后患者的观察期最长为5个月,远期效果尚在持续跟踪。
哪些患者适用?多学科评估是关键
那么,哪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呢?
洪文瑶建议,药物疗效不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在10-20分、Aβ-PET/脑脊液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可考虑选择该术式,但晚期存在广泛脑萎缩、严重心肺疾病、颈部淋巴系统畸形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在做出决定前,多学科评估不可或缺,需由神经内科、外科、影像科结合认知量表、脑脊液动力学检测,联合制定方案。
洪文瑶特别提醒,家属需要客观看待这种新型手术的优缺点。目前国内对该手术效果的跟踪观察最长只有3年时间,至于5年后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如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来证明。
特别要强调的是,手术并不是治疗的终点。患者在术后仍要坚持按医嘱服药,同时配合记忆训练、思维锻炼等康复治疗。这种"药物+训练"的综合治疗,既能帮助大脑维持正常功能,又能有效减缓疾病发展速度。
此外,洪文瑶还向大家推荐了一种预防记忆力减退的淋巴操。这种淋巴操能够帮助大脑排出代谢废物,特别适合那些感觉自己记忆力在减退的中老年人。不过在做的时候要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

2025-05-22 09:36:00

2025-05-20 1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