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八月,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天高云淡,独特的“冷凉气候”孕育出当地蔬菜产业的明星——湟源胡萝卜。站在田地中,田垄上整齐地种植着胡萝卜,翠绿的缨子在微风中晃动,格外喜人;放眼望去,隆起的田垄与垄下黄褐色的土地交织,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这幅画卷的背后,藏着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密码:湟源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合效率高且病虫害少;种植区周边无大型工矿企业,大气洁净无污染,土壤、空气、水质均符合种植标准,2005年该地被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这里产出的胡萝卜糖分高、味道甜、适口性好,色泽鲜亮、表皮平整光滑,201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湟源胡萝卜”正式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销往甘肃、陕西、四川、河南等地,深受市场青睐。湟源胡萝卜能赢得市场,除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更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持续革新。
站在湟源县申中乡新泉村的胡萝卜种植试验田里,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永顺回忆起胡萝卜种植的“峥嵘岁月”。早年间,这里的胡萝卜都在平地上种,产量老是上不去,技术人员特意跑到内蒙古学习,把胡萝卜种高一点的“高垄种植”,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可由于水土条件不一样,胡萝卜苗成活率低得让人犯愁。“还得是结合本地情况来!”技术人员又研究出“半高垄+机械编种”的法子:把田垄降低一点,好让胡萝卜接触更多水分和肥料,种子也是一粒粒编织在带子上再一起种进田里。
“这样种出来的胡萝卜可好了,一亩地能收8000多斤,个头也有40公分长,既保证了产量和成活率,还提高了胡萝卜的品质。”据介绍,现在试验田里的这些胡萝卜都用上了“滴灌技术”,水和肥料像“打点滴”一样注入土壤,保证了胡萝卜生长的水肥条件,同时,在多种先进技术的结合下,一亩地能收1.2到1.3万斤,商品率也提高到了90%以上。将来,这里还将引进更多新品种,使用推广新技术,不断提高湟源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一片片胡萝卜种植示范田种出了老百姓的致富梦,也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如今,整个湟源县共种植了1000亩胡萝卜,亩均产能达到4.5吨,比以前的种植方法多出50%。仅胡萝卜种植产业就带动周边村约500人参与务工,综合土地流转、务工收入预计带动附近村民增收65万元。村民们在胡萝卜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笑容,身上充满了力量。(实习记者 周智昂)
相关推荐

2025-08-27 09:00:00

2025-08-26 11:49:00

2025-08-24 11:00:00

2025-07-26 0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