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郑州富士康招工再现“长龙” 产业链辐射中原腹地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8月的郑州骄阳依然似火,但烈日挡不住产业工人求职的热情。

又是一年电子信息产业用工旺季。8月18日上午8点,富士康郑州综保园区(下称“郑州富士康”)招募中心门前已排起“长龙”,携带着大小行李的求职者有序进入厂区,迎接新一季的工作。

落户河南十余年来,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郑州富士康不仅助力当地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熟练产业工人,更催生了以郑州为核心,辐射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向繁荣。

产业工人“候鸟”归来

金九银十,全球智能终端产品将进入集中发布期,上游生产端的制造旺季已提前开启。

每年七八月份,登封女工李华(化名)和她的小姐妹们就如“候鸟”一样来到郑州富士康,成为忙碌生产线上的一分子。

“今年2月份短暂来干过,现在农忙时节已过,可以安心来赚旺季工费了。”李华笑言,对比以前在县城每天到岗打卡的日子,目前的工作状态更具性价比。“旺季忙碌三个月,就能到手两万多元,今年再打点零工,收入也不差。”

不同于李华的轻车熟路,开封赵明(化名)夫妇两人此前一直在江浙地区务工,今年是首次入职郑州富士康。

“这两年老家基础工人的收入越来越高,旺季工费和南方城市的差距已经不大,身边很多外出打工的伙伴都回来了。”赵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郑州富士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他和妻子已经打算在此安定下来。“从厂区到家不过一小时车程,进厂后每周末都可以回去照顾老人小孩了。”

近几周来,大量务工人员奔赴郑州富士康。证券时报记者在厂区内看到,新招募来的员工分布在厂区周边的十余个住宿区,而其中一个可容纳1.6万人的基础工宿舍已经满员;虽按错峰机制上午10点半即安排员工就餐,但到正午时分,万人餐厅依然呈现出排队购餐的热闹景象。

“从7月下旬起到9月份,我们每天都要迎接大量求职者。预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园区还将持续加大招聘力度,以满足生产需求。”郑州富士康人资协理方四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同往年一样,郑州富士康从7月起逐步进入招募高峰期,近期的用工需求明显攀升。今年园区招工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前来应聘的人员中,70%为两次或者多次入职的熟练工人。

据郑州富士康提供的数据,目前园区河南户籍员工占比超过95%。在员工队伍中,亲属同时在职成为常见现象,还有不少员工的子女毕业后也加入了富士康。

技能型人才吃香

提及富士康的产业工人,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流水线上一个个低头“拧螺丝”的身影。不过,随着生产智能化转型,技术型人才正逐步成为工厂的生力军。

2021年,郑州富士康成为河南首家入选全球“WEF灯塔工厂”的企业,也是全球“工业4.0”和“数字化制造”的示范企业。多年来,该园区着力打造出M区智能仓储基地等项目,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创造发展新动能。灯塔工厂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控制,可使生产效率提高102%,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7%。

“目前郑州富士康厂区用工需求依然主要集中在产品组装、质检等基础岗位,优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在持续招募中。”方四明表示,普通车间的物流运输、设备参数调整都通过人工完成,但灯塔工厂从物料存储、发料再到成品的包装出货已达到了全流程自动化,因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未来随着园区智能化升级,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自动化技术、设备管理维护等领域人才将更加紧缺。

“今年招工旺季,为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园区提供了长、短期不同的灵活工作模式,招募政策也会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目前基础岗位员工综合月收入5000元至7000元,优质的技能型人才月收入多在万元以上。”他说。

在郑州富士康厂区内,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

证券时报记者在招募中心现场看到,为节省入职者时间,郑州富士康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整个入职环节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在人流密集的就餐时段,食堂全自动化的制面机大大缩短了一碗面的生产烹制时长,提高员工就餐效率。

“青年群体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快速掌握各项技能,今年旺季招聘中18岁至35岁人群占比约达到80%至90%,依然是主力。企业也多方位提供优厚福利,如岗位津贴、技术津贴、技能提升、学历提升等,同时通过完善的生活配套,增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方四明表示。

据介绍,2022年至今,在政府和业主单位支持下,富士康累计投资超6.39亿元,对员工公寓房间及楼栋内公共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住宿标准由8人间改为6人间,员工住宿人均使用空间增加33%。2025年,干部公寓房间及楼栋内公共区域升级改造也在有序推进,两人间及单人间的升级改造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

辐射周边形成产业链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之一,为郑州富士康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接受采访时,方四明也向证券时报记者提及,在豫深耕十余载,除了看中地方政府给予企业在建厂、招工以及配套设施方面的大力支持外,郑州高效便捷的物流交通,也为园区实现新产品快速量产爬坡、48小时出货通达全球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0年落地至今,郑州富士康不仅在本地沉淀了产业工人队伍,也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周边聚集起了众多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建厂以来,园区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方四明表示。

如今郑州航空港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构建起全产业生态圈。“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仅电子信息产业就实现产值5180.8亿元。今年上半年,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18.8%,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持续积聚。”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区内已有专用材料、机构件、模组制造、自动化设备和服务、整机生产、维修、销售服务等类型的20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

除了富士康、联创电子、众驰富联等一批智能终端企业外,郑州航空港区现已落地以超聚变、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先进计算产业企业;以龙芯中科、统信软件为代表的信创产业企业;以合晶硅、东微电子、光力瑞弘为代表的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企业等,构建了以郑州为核心,辐射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2024年12月,郑州航空港百亿产业母基金发布。据了解,该母基金将重点支持郑州航空港“4+3+3”产业链布局,涵盖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