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决定,授予王铁映等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刘春芝等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道德模范(云南)
杨绍兴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
李伯藩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
沈坤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仁慈医院院长
李桂科(白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杨云焱(女)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焱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范志伟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修工、高级技师
贺丽远(纳西族)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
周庆和 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新街社区居民
禹改子(女) 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河中村村民
一起向他们致敬!

杨绍兴,男,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楚雄州双柏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2021年4月4日,杨绍兴在携家人驾车返回双柏县大庄镇老家的路上,发现一辆黑色轿车侧翻在水沟旁,车头浓烟滚滚,不时蹿出火苗,车尾灯不停地闪烁。面对侧翻的车辆、腾空的烈焰、滚滚的浓烟,杨绍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救人。
就在这危急时刻,他毅然冲进火海,在烈火与浓烟中与死神赛跑,成功从起火车辆中抢出4条鲜活的生命。当最后一名伤者被成功救出的瞬间,“砰!”一声,爆炸声在身后响起,大火一下把车子吞没。
杨绍兴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伯藩,男,汉族,194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理州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
1963年,为解决山区民族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李伯藩主动请缨到宾川县最偏僻的山区拉乌彝族乡建设卫生院,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逐步得到保障。1982年,李伯藩创立了宾川县中医医院,培养中医业务骨干,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群众解除病痛疾苦,前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每年接收门诊达4万余人次。李伯藩主动延迟5年退休,并在退休后坚持义诊,分文不取,通过电话向他求助的患者遍及大江南北和海内外。
李伯藩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最美医生”。

沈坤,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民盟盟员,德宏州瑞丽市畹町仁慈医院院长。
1992年6月,时任昆明延安医院危重病(ICU)科副主任的沈坤带领医院20余名医护人员从昆明来到当时的畹町市,筹建昆明市延安医院畹町市混板国际分院。面对各种困难,沈坤放弃公职,决定扎根畹町,并想方设法自筹资金25万元,办起了畹町仁慈医院。创办医院以来,只要患者有需要,沈坤随叫随到;患者来不了医院,他就上门出诊,不收分文出诊费。畹町仁慈医院被中缅边民亲切地称为“胞波(缅语音译,意为同胞兄弟)医院”。
30多年来,沈坤扎根在中缅边境线上,默默无闻为中缅双边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深得中缅边境人民群众的信任。沈坤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桂科,男,白族,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1981年,李桂科被派到洱源山石屏疗养院工作。当他给一名60多岁的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小腿大面积溃烂。李桂科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他们的病治好”。
1990年,山石屏疗养院和洋芋山麻风村的患者全部治愈,洱源县的麻风患病率由273/10万降至0.67/10万。麻风病患者治愈了,李桂科可以回家了。但他毅然选择留下来,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解决子女读书、工作、赡养老人问题。他带领村民修路架桥输电,为麻风病康复者打通了一条融入社会、走向外界的大道。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麻风院)更名为山石屏村,彻底摘掉了“麻风”的帽子。退休后的李桂科依然和村民们在一起,帮山石屏村脱贫致富变成“幸福村”。
40多年里,李桂科给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带领康复人员过上美好生活,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他先后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诚信之星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杨云焱,女,汉族,1995年8月生,大理州祥云县云焱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6年时间里,姐姐、姐夫、母亲相继去世,留下近百万元的医药费欠款和姐姐的一双儿女。她没有被困难吓倒,毅然担起抚养侄儿侄女的责任,夜以继日工作,用3年时间偿还了大部分欠款。
杨云焱家的窘境,牵动着各级组织和亲朋邻居的心。村委会为两个孤儿申请了政策补助,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懂得感恩的杨云焱,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加入了祥云县志愿者协会和雲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还自愿申请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社会。她先后被评为“祥云县最美奋斗者”、大理州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

范志伟,男,汉族,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修工、高级技师。
范志伟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攻克难题”成了他不懈的追求。长期以来,他在进口高端设备维护抢修中积极推动公司进口生产线的关键配件和模具的国产化,攻克关键模具自主制作的难关,让公司48条生产线的关键配件模具国产化率达到98%以上,摆脱了对国外技术依赖,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他自主开发气雾剂生产线关键组件高效灌封头,使得产品控制精度与配件使用寿命均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范志伟发表论文3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云南省发明专利一等奖,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00余万元。
40余年来,范志伟潜心钻研、勇于突破,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生产设备上的技改创新、进口设备高端关键配件国产化、带徒育人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范志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云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贺丽远,男,纳西族,197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
作为一名排爆手,贺丽远跟着师傅去了很多现场,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他阅读大量业务书籍,熟练掌握各种排爆知识和炸弹的拆解步骤;为锻炼手指力量,他一遍遍练习用筷子夹钢珠,甚至吃饭时都是吃一口饭夹一颗钢珠。日复一日,贺丽远练就过硬排爆本领,成功拆解全国首例水银爆炸装置等各类爆炸装置160余枚,销毁战争时期遗留爆炸物600余枚,以顽强的毅力,排除了一次次险情,彰显了人民警察的恪尽职守。从警20余年,贺丽远在生死之间镇定自若,做到了700余次涉爆任务次次成功处置,实现了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
贺丽远先后牵头组建党员突击队、科研攻关组,主动承担起攻坚克难、处突抢险任务。他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楷模”、全国公安机关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政法英模等称号。

周庆和,男,汉族,1982年4月生,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新街社区居民。
1999年,周庆和在打工期间认识了妻子朱荣芬。夫妻俩相互扶持,创业之路蒸蒸日上。不幸的是,朱荣芬在2017年被诊断为肾衰竭晚期,医生建议肾移植。周庆和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努力赚钱维持家庭开支和治疗费用。遗憾的是,在4年透析治疗期间,他们也未找到合适的肾源。看到妻子每次透析都要经受很多痛苦,周庆和十分心疼,萌生了捐肾给妻子的想法。2021年,经医院检查,周庆和与妻子肾移植配型成功。2022年3月,周庆和取肾救妻的手术在四川华西医院进行。术后,朱荣芬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治疗期间,周庆和鼓励妻子用阳光的心态战胜病魔,他们把治病过程分享到网上,得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的鼓励,甚至要为她捐款,但都被周庆和与妻子婉拒了。如今,周庆和夫妻回到了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随着他们在网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还积极为家乡的小碗红糖、核桃、花椒等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帮助老乡们打开销路。
2023年,周庆和荣登“中国好人榜”。

禹改子,女,汉族,1981年2月生,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河中村村民。
22年前,20岁的禹改子与丈夫李淑祥相识相恋。李淑祥家庭极为特殊,父亲年迈多病,三兄弟肢体残疾,最小的弟弟生活不能自理,一家4口,老弱病残,家徒四壁。
由于丈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她的身上。一个农村妇女独自供养全家7口人,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禹改子不止一次默默流泪,可心里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个家好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夜以继日地操劳,一个人干30多亩地的农活,用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劳苦干支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2024年,禹改子荣登“中国好人榜”。
资料: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相关推荐

2025-05-23 20:20:00

2025-05-23 17:22:00

2025-05-23 14:40:00

2025-05-22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