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从“一纸条文”到一城新风——写在《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施行四周年之际

沐文明之光,循法治之道。

  2021年7月1日起,长治市正式实施《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四年后的今天,这部条例早已转化为长治人的行动自觉,群众文明行为更加可感可见,城市文明建设愈发可触可达。

  晨光中的屯留区时代广场,身穿红马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正向市民发放《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手册,方言快板声里夹杂着孩童的跟读:“遛狗绳要牵紧,痰渍烟头莫落地!”四年前,这一幕还是街头宣传的特殊“风景”;四年后,它已然成为长治人的行动自觉。

  2021年7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为城市文明刻下了新的标尺。从立法初期的质疑“管天管地管不了别人吐痰”,到如今长治的街角痰渍消失、礼让行人率不断上升的实绩,这部《条例》正以法治刻度重塑着城市的文明基因,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各部门以此为抓手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广大市民以此为遵循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条例》记于心、践于行,四年深耕结硕果。

立法破题:从“痛点清单”到“法治标尺”的进阶

  这是一场嵌入生活的法治实践。

  “小区广场舞声音超分贝、犬类伤人投诉时有发生、高空抛物屡禁不止……”

  “根治顽疾,必须让文明从道德倡议跃升为法律约束!”

  民意直通车,问题在眼前。

  “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治市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开展调研,很快形成一致意见。”时隔四年,曾参与立法工作的工作人员再次翻开《条例》,心情仍然无法平静:“凝聚共识促善治,反映民意同心向,当时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为文明行为促进立法打下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立法促进文明行为,是要求、是呼声、是民意,更是现实之需,意义重大。可《条例》立法难度大又是不争的事实,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和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为更大范围听民声、汇民智,《条例》立法工作专班坚持“走出去”,深入开展立法调研,了解掌握一线情况,同时还坚持“请进来”,组织召开座谈会,多渠道听取相关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结果显示,无论是文明行为还是不文明行为,市民都有较为集中的共识,这些共识成为当时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重要着力点。

  2020年,《条例》制定工作如期完成。2021年5月8日,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同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着眼于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会互助等各个领域文明行为的倡导和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条例》满含市井烟火气。

  《条例》的出台填补了全市文明行为促进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空白,一条条饱含民心民意的细则成为市民文明行为的“度量衡”,用法的力量为城市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全民实践:从“劝不动”到“不用管”的行动自觉

  这是一场融入血脉的文明接力。

  走进餐馆就餐,践行“光盘行动”;开车上路行驶,主动礼让行人;到公园遛狗散步,自觉清理宠物粪便……在《条例》的有力加持下,在依法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倡导文明行为的推动下,广大市民悄然发现“文明你我”已成常态。

  “应当遵守哪些文明行为规范,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哪些是倡导和鼓励的行为,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大家把学习成果化作实际行动,在一言一行中践行文明行为,也享受着城市文明发展的成果。”家住潞州区太东街道惠民社区的曹女士在学习了《条例》内容后如是说。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条例》实施四年来,催生的不仅是行为改变,更是一场城市治理范式的升级。

  “过去靠嘴皮劝,现在有了法条就是底气。”工作人员手持《条例》开展巡查时感慨,如今街头遛狗不牵绳的现象已大幅减少,不文明行为鲜少撞见。

  “《条例》的实施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商务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发现,如今商超里市民有序购物、排队结账,商家耐心服务、诚信经营,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好。

  从“劝不动”到“不用管”的行动自觉,离不开《条例》带来的治理进阶,也印证了法治与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共生力。

创新宣导:从“要入心”到“更入行”的文明共鸣

  这是一场贯穿始终的价值引领。

  2025年6月30日,在长治市体育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册,耐心讲解文明养犬、垃圾分类、文明出行等细则。一位老年人指着手册感叹:“四年前,我们小区里狗粪常见,现在遛狗牵绳、自清粪便成了大家的习惯!”这一幕,正是《条例》颁布施行四周年的生动缩影。

  从《条例》出台伊始,长治市就积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每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各区县文明办都会集中通过摆放展板展台、印制《条例》宣传册等形式,就《条例》内容进行宣传解读。在日常宣传活动中,市文明办还联合长治日报社、长治广播电视台,围绕《条例》开展主题报道;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集体及执法部门也会根据部门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多个方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会围绕宣讲文明礼仪、普及文明理念、开展环境治理等内容,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

  录制《条例》方言有声版、编排乐中带思的节目、唱响主题童谣……《条例》颁布实施四年以来,在形式多样的宣导下,内容入心更入行,这些纸上的条文可触可感,转化为百姓的行动自觉。

  如今,《条例》的实施不仅带来显著变化,更推动我市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建设工作。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乱堆乱放、私拉电线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友善的力量在城市中持续汇聚,广大市民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文明条例四载,润泽城市新风。

  四年时光,见证了《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今天的长治,文明行为不断规范、文明习惯逐渐养成、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百姓的文明“小习惯”正改写着城市文明“大风景”。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张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