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打造昆明“一眼入心”的文创名品——从“中国好礼”高光看云南文创的“出圈”之路

在2025—2026年度“中国好礼”的评选中,彩云之南再一次成为文创领域的焦点。此次评选云南省共有14家企业成功跻身全国300家年度推荐企业之列,入选率高达4.6%。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的成果大放异彩,10家参赛企业的17件作品成功入选,占云南总入选量的71%。

这已经是金茶花大赛作品连续4年获得国家级认可。这份成绩单,既是云南文创实力的见证,更是昆明作为核心区域推动文创产业破圈的起点。从产品突围到平台赋能,从企业实践到生态构建,云南文创正走出一条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活力的发展之路。

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翡翠·普洱茶

礼耀全国

云南文创的“中国好礼”答卷

作为国内唯一政府认可的“国礼”品牌,“中国好礼”是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窗口,其评选标准涵盖文化内涵、创新设计、市场潜力等核心维度,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升级。此次评选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超5000款产品参与角逐,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在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评选中,云南文创产品连续4届能够脱颖而出,且占比颇高,绝非偶然。

云南文创产品的突出表现,是其独特优势积累的结果。从历年数据来看,云南在中国好礼评选中的入围占比一直名列前茅,2022—2024年在“中国好礼”评选中云南入围占比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且昆明作为云南文创核心区,贡献了省内最大入选份额。这一成绩并非偶然,而是云南对本土资源的精准挖掘,25个少数民族的非遗技艺(刺绣、根雕、陶艺等)、千年普洱茶文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同构成了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天然素材库”。

茶饼

同时,云南文创打破了传统文创的“审美疲劳”困局,凭借差异化特色成功出圈。产品第4次入选“中国好礼”的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浩认为,省外部分文创产品因过度依赖传统形式,易陷入同质化,而云南文创始终以“本土文化+现代需求”为核心,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比如正沅茶业将布朗族、拉祜族种茶历史融入产品,开发的“欢喜坨”小坨茶以“熟茶欢喜、生茶喜欢”的巧思传递民族情感。该产品还曾成功成为北京置业的供应商,并被选送2024年圣彼得堡国际音乐节,作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礼品赠予全球二十几个国家的嘉宾。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责任有限公司:中式攒尖顶阁楼(聚奎阁)金属拼装立体模型

另一家本次获评“中国好礼”的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其作品则通过金属这种现代材料,让带有云南符号的形象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每一位拼装者都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云南神秘而磅礴的文化魅力。总经理杨昊承也提到,在全国多省市的文博会上,云南展馆的产品相较于一些现代化流水作业产品更具“活人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这正是云南文创的核心竞争力。

池蓄活水

金茶花大赛的赋能密码

连续四年为“中国好礼”输送云南入选作品,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云南文创的“人才蓄水池”“成果转化器”与“产业助推器”。历经8年深耕,这场赛事以“创意改变生活、融合创造价值”为主题,构建起覆盖非遗活化、数字科技、城市潮玩等多元赛道全产业链的赋能体系。

在人才培育上,大赛形成了立足本土根基,同时具备全球视野的模式。大赛吸引了全球42个国家、全国31个省区市及云南16个州市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累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文创人才,包括3名云岭工匠、9名省级技术能手、2名省级技术状元、64名市级技术标兵等,为云南文创产业储备了坚实人才力量。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铁军介绍,这些人才不仅掌握非遗技艺、现代设计等核心能力,更熟悉云南文化内核,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主力军”。

成果转化与版权保护领域,大赛同样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协助企业及个人申报专利2347件,完成版权登记32722件、原创认证保护3200件;培育出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6家企业获评云南省版权示范单位,4家企业获评为国家版权示范单位,实现了从“创意”向“产业”的高效转化。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大鹏金翅鸟金属拼装立体模型

以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其入选“中国好礼”的大鹏金翅鸟金属拼装模型,正是通过大赛获得初期认可,后续经协会推荐登上国家级平台,实现从“创意构想”到“市场产品”的跨越。如今,金茶花大赛已成为“中国好礼”的核心选品池,通过“赛事选拔—培育优化—推荐入围”的闭环,让云南文创的优质成果持续走向全国。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责任有限公司:曦弦音弩、星火弦歌

据了解,在9月17日即将开幕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也将举行“金茶花・中国好礼”作品展,对近2年来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的最新竞赛成果及入选“中国好礼”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参展作品共计300余件,均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产业转化商品,如曦弦音弩、星火弦歌、大鹏金翅鸟金属拼装立体模型,《春城万象》掐丝珐琅首饰盒、翡翠·普洱茶、扎染+中药“ 中国地图”立体挂画等都将亮相展会。届时还将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身参与金属模型拼装、普洱茶冲泡等活动,深化对云南文创的认知。

昆企探路

文创破圈的“实践样本”

昆明作为云南文创的核心承载地,企业的创新实践,既是“中国好礼”入选的关键支撑,也是产业破圈的微观缩影。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与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都纷纷从传统非遗活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等方向,探索出了差异化的破圈路径。

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翡翠·普洱茶

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以“茶文创”为切入点,实现了文化及实用的突破与融合。自200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以“助力云茶产业,弘扬云茶文化”为使命,构建起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的全链条能力。在研发端,组建4人专班,结合云南“赏银观玉品茶”的体验开发产品,如本次入选“中国好礼”的“翡翠・普洱茶”即是将茶与玉两大云南特色绑定。在产品端,解决传统茶品冲泡繁琐痛点,推出速溶茶膏、调味普洱茶等适配年轻群体的产品,同时以200—500元的价格区间,兼顾消费性与传播性。在市场端,连续四届入选“中国好礼”也为其走出国门提供广阔渠道,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地,成为招商集团、海尔、三星保险公司等企业的供应商。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责任有限公司:中式攒尖顶阁楼(聚奎阁)金属拼装立体模型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则以“科技+文化IP”重构文创形态,打破传统文创的形式局限。聚焦云南本土文化IP的现代转化,将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大鹏金翅鸟、聂耳小提琴、云南瓦猫等转化为金属拼装模型,融入磁控感应灯、发声芯片等科技元素。大鹏金翅鸟模型通过数十个精密激光切割零件还原传说形态,拼装后既是艺术品也是文化信物。“幻翼蜂甲”以蜂类为原型进行机械解构,满足年轻人对科幻机甲的热爱。这种创新不仅让产品在文博会上吸引大量流量,更实现了60%以上的海外销量。

钢魔兽(云南)模型艺术责任有限公司:幻翼蜂甲

破局之思

昆明文创的优势与挑战

昆明文创能持续为“中国好礼”输送优质产品,源于其不可替代的基础优势。但产业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仍需直面发展瓶颈。

从优势来看,昆明具备人才和转化的双重底气。在人才储备上,除金茶花大赛培育的专业人才外,昆明还汇聚了省市技术状元、首席技师、万人计划入选者等领军人物。在产业转化上,2018年至今云南文创产业转化能力超15亿元,不少企业也同时实现文化输出和市场盈利的双赢。此外,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还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专利转化,钢魔兽以小众模型产品打开海外市场,这都证明了昆明文创的市场适配性。

但从挑战来看,昆明文创也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和推广受限的双重制约。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铁军提到,由于产业链发展不完善,本地文创生产制造企业稀缺,服装、布艺、刺绣、装备等产品多需赴深圳、义乌等地选择工厂打样生产,不仅增加成本,更易导致原创设计被模仿。并且,有些企业经营理念局限,追求“全链条把控”,从研发到销售独自承担,也增加了创业初期企业的负担和压力。此外,由于展示场景与推广不足,昆明老街等公共空间在文创展示展销方面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大量旅游流量因缺乏特色文创店与产品,也难以转化为消费力。

突围之道

构建昆明文创的“生态闭环”

想要推动昆明文创产业破圈发展,还需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铁军认为,协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未来规划中,协会将重点聚焦产业链短板的弥补,计划引进或合作供应链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装备产业园的建设,完善本土生产配套。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当前文创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薄弱的问题,减少企业外迁打样、生产的情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协会还将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倡导“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合作共赢模式,推动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合理分工,提升产业效率。

在文化挖掘与品牌打造方面,协会将引导企业深入挖掘昆明的地域文化故事,让文创产品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个承载文化内涵的载体。王铁军表示,协会将持续组织企业开展文化调研活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昆明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创品牌。同时,协会还将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文创展览、文创论坛、文化讲座等活动,提升昆明文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外,政府的统筹和支持也是昆明文创产业破圈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例如,设立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创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王铁军强调,针对昆明文创“有产品无场景”“有流量无转化”的痛点,进一步开放公共空间资源十分关键。“我们要构建多点覆盖、主题鲜明的文创集中展示体系。如推动昆明老街、南强街巷、滇池度假区等核心区域,规划专属文创展示区或“云南礼物”主题店;将文创展示融入机场、高铁站、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场所;联动滇池、石林、世博园等景区,打造景区文创专属展示点等,让文创产品从仓库走向公众视野。”

此外,企业也需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深化文化与市场融合。深挖文化故事、适配多元需求是破圈关键,而科技与文化IP的结合也能助力打开新市场。王铁军表示,云南坐拥“百花齐放”的独特资源,更应深挖地域特色铸牢文创内核。同时,依托金茶花大赛平台,引导企业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有故事、有内容”的产品,让消费者在购买中感知昆明文化独特性,从根源上破解同质化难题,打造昆明“一眼入心”的文创名品。

从“中国好礼”的高光时刻,到金茶花大赛的赋能支撑,再到企业的创新实践与生态的持续完善,昆明文创正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翼、产业为基的路径,破解发展瓶颈,迈向更高质量的破圈之路。未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昆明文创乃至整个云南文创产业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背后独特的文化魅力。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李北

编辑:贺靖

审核:王海涛

二审:钟玲

终审:付晓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