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潍坊寿光】纪台镇宋家庄子村:盘活闲置土地,实现产业振兴

集体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近年来,寿光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行动,持续用力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增收项目、提升造血功能。2024年全市村集体总收入超过10亿元,167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15个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增幅超过50%的村148个。为引导各村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因村制宜挖掘增收潜力、找准增收路径,即日起开辟《共富菜乡在行动》专栏,择优挑选40个强村富民典型案例分期发布,敬请关注。






【案例实践】



宋家庄子村位于纪台镇东北部,弥河东岸,濒临东方绿洲湿地公园,现有340户、1360口人,党员30人,耕地面积1500亩,主要种植茄子、辣椒、丝瓜等蔬菜,现有大棚512个。宋家村大棚种植发展比较早,设施并不齐全,大棚多以一、二代为主,除个别有条件的农户对老旧大棚进行翻新重建,剩余老旧大棚仍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早期建设的大棚具有整体质量不高,操作空间受限、土地利用率较低、采光性差等弊端,导致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质量都受到直接影响,制约农户种植增收。再加上近几年的暴雨灾害,抗风险能力太低,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个别农户也进行了翻新重建,大部分农户对高质量的高温大棚种植需求较迫切。

△宋家庄村新建高标准化大棚

面对村庄农业发展难题,宋家庄子村将目光瞄向了一片对外出租后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沉睡”土地。一边是农民迫切找棚种,一边是闲置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宋家庄子村党支部发挥“头雁效应”,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牵头多方协调,在纪台镇党委的支持下,成功回收租而未用的土地60亩。

土地收回来后,怎么盘活、怎么利用,村委一班人多次在“阳光议事”会上讨论研究,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改变以往20年的只会承包土地的做法,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对回收的土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成后出租大棚使用权,大棚的所有权归村经济合作社所有。大家意见统一后,并与周边20亩低效种植土地进行整合,共盘活土地80亩。

△高标准大棚提高土地利用率、打破空间限制

招投标时要求施工方必须是带资建设,大棚工程款分三年付完,建成验收合格后付款50%,第二年付30%,第三年付20%。出租后按照这个比例收租赁费,这样经济合作社不用投入一分钱。通过招投标后,80亩土地建成大小不等的8个高标准大棚,总投资240万元左右,在2024年6月底建成租赁后,收租赁费10年360万元左右,这样村集体纯收入120万元,并且价值360万元的大棚产权归经济合作社所有,土地净增值达到6000元每亩,比单纯的承包土地1500元每亩净增4500元每亩,同时还解决了历史上承包地难收回的问题。

宋家庄子村在建设大棚时以本村优势为切入点,将茄子、丝瓜等培育经验成熟的农产品作为特色,形成让大棚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我长期种植丝瓜,之前的老棚面积小、产量低,通过村委投资建设,我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面积扩大到12亩,种植新棚比原来旧棚每年可增收18万元”,宋家村村民赵海说。

△村民赵海在他新承包的百米大棚里劳作

大棚建设土地一包10年、20年,建了大棚到期后收也收不回来,土地再承包难度很大,承包费上调不动,让一小部分村民长期占有,对此没承包到土地的村民意见很大。通过大棚“老改新”这个模式,不仅使村里部分年轻人想种高标准大棚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的附加值,解决了土地承包难收回的矛盾问题。由于近几年的暴雨灾害,老旧大棚抗风险能力低,废弃大棚增多,针对这种户由村委出面,与户协商沟通,一并将土地规划入园区建设,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户种植增收。

△宋家庄子村蔬菜园区

宋家庄子村利用闲置资源土地整合成8个高质量大棚,让村民种植更有动力。他们希望通过大棚园区以点带面,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带动农户种植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提升茄子种植品质,拓宽销路,实现强村富民。宋家新村还将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共富大棚,与村民一起交流种植经验,形成“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