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马龙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出新招:算好明白账 激活动力源

“以前村里修水渠花了多少钱,我们根本没数。现在用手机扫码就能查到每一笔开支,还有专人答疑,心里敞亮多了。”曲靖市马龙区杨官田社区杨外营居民小组居民查云安点开手机里的“阳光村务监督”小程序,展示着村里近期的资金使用明细。

从账目不清到全程透明,从资源闲置到价值激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马龙区在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领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办法,让“糊涂账”变为群众信赖的“明白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着当地农村集体“三资”数据,资金流向、资产变动、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通过动态图表和可视化界面清晰呈现,居民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即可查询村级账目明细。“以前核查一笔集体资金支出,需要跨部门调取多份台账,至少耗时3天。现在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几分钟就能完成数据比对,出现异常数据时系统还会自动预警,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平台管理员郭富强熟练操作着系统,屏幕上随即显示出杨官田村社区集体土地流转合同、收支凭证等原始数据。

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马龙区创新推出“码上监督”模式。村民只需扫描村务公示栏张贴的二维码,村集体的每一笔收支、每一项资产处置都能“一键知晓”,发现疑问还能“码上反馈”,问题自动流转至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形成督办工单。“扫个码就能知道村里修路灯花了多少钱,要是有问题还能直接‘码上问’,账目看得明明白白。”翻看着手机里的查询记录,杨官田社区长冲居民小组居民缪景城竖起了大拇指。

在旅居村土瓜冲,一张铺在会议桌上的村庄发展规划图格外醒目,村庄的资源分布、产业规划都被彩色标记标注出来。马龙区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全面清查、建立“三资”台账清单,精准摸清集体“家底”,联合专家、企业、村民代表多方研讨,为闲置资源量身定制盘活方案。

曾经,土瓜冲居民小组32栋老宅年久失修、50亩耕地撂荒闲置,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旅居乡村样板。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土地入股,引入“若谷文旅”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和田园综合体,居民不仅每年获得固定租金收益,还能在住地就业或经营特色商铺。土瓜冲居民小组每年有30万元的闲置资源、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加上其他收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8万元。

如今,在土瓜冲,灰瓦土墙的民宿错落有致,乡间小道旁鲜花盛开。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惬意。土瓜冲居民小组干部张小东感叹:“以前这些资源一直闲置,现在通过合理规划,都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宝贝,村子也重新热闹起来了。”

在廉情监督驿站内,一场“板凳议事会”正在热烈进行。“每年村集体的收入多少,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我建议拿出一部分修缮村道。”“建设乡村共享空间也需要经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方案展开讨论。“我们通过网格收集意见10条,现场采纳8条,剩余问题已纳入整改台账,7个工作日内给大家答复。”廉情监督员张正兵的一番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马龙区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指挥中心—廉情监督联防队—廉情监督驿站—廉情观测点’四级监督管理网格,实时收集‘三资’管理中的社情民意,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全面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释放三资管理新效能”。杨官田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兵如是说。

从数据赋能到规划破题,从网格监督到全民参与。马龙区聚焦解决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分散、经营渠道不宽、管理体系不健全、使用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面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不断激活乡村要素潜能,有效增加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守住集体资产的“钱袋子”,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张子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