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一对一”包联 100%就业

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没有郑老师的悉心照料,就没有我现在的安稳工作和生活。”直到现在,已成为河北冀之礼商贸有限公司技术骨干的田彬辰依然对母校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教师郑印乐念念不忘。

多年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将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组织实施了“清零工程”,开展精准帮扶。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该校通过前置、后延帮扶服务,健全困难帮扶机制,有效促成了相关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技能脱贫”与“家庭反哺”双效提升的田彬辰,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1年,来自河北省辛集市王口镇王口村的田彬辰考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出生前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生下其后改嫁,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已70多岁,在家务农,收入微薄……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学校很快给他落实了国家“三免一补”政策,并确定就业帮扶人——服装工程系学生科科长郑印乐,帮扶时间精确到2021年11月至2024年8月。

每次查寝、班会或第二课堂活动后,师生俩都会进行关于学业、生活的交流;从专业技能指导到职业规划,从心理关怀到就业推荐,郑印乐都在关键节点给予帮助。2023年12月,经郑印乐推荐,田彬辰选择到苏州爱依贝服饰有限公司实习。其间,他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获企业高度评价。实习结束后,郑印乐记得他“想就近照顾爷爷奶奶”的心愿,2024年7月又为他牵线河北冀之礼商贸有限公司,其业务能力很快获得部门主管认可。

田彬辰并不是个例。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创新“一项机制”,做好“两本台账”,实施“三全帮扶”,申请“四个补贴”,强化“五类指导”和选树“六种典型”。

学校落实“一把手”工程,院系制定困难群体毕业生“清零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院系领导、辅导员、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实施“一对一”包联,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精准化帮扶。

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即开展摸底工作,在第一学期建好“困难群体学生台账”;自第二学期开始按照“一生一策”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提升能力;自第五学期起开展“靶向性”帮扶,同步完善工作台账。

学校实施了对困难群体学生从“入学”到“入职”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跟踪帮扶:入学后优先谈心谈话和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学业期落实“一月一对接”,优先推荐订单班和实习岗位;择业期要求帮扶人与困难学生至少开展3次谈心谈话、修改3次求职简历、共同参与3次就业招聘活动、推荐3个有效就业岗位;离校后坚持指导服务不断线、跟踪就业不断线。

在按政策发放奖助学金的基础上,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积极申领经济困难补贴、求职补贴;加强与企业沟通,帮助困难毕业生减免体检费、报销到岗路费。

与此同时,学校实施签约护航、公考助跑、基层引路、升学充电、携笔从戎“五大就业促进计划”,并整合学校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全方位提升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还挖掘“就业榜样”“自强之星”等六类困难群体就业典型,通过多元化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和朋辈激励作用。

自2022年至今,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困难群体毕业生已连续3年实现100%就业。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5日 第02版

作者:记者 周洪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