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盘水市水城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铝水“抬包运输车”每天穿梭不息,将火红的铝水源源不断输送到园区企业。2023年10月,从广东佛山远道而来的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六盘水市水城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俯瞰图。(园区供图)
“当时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我们把技术、市场和人才带到了六盘水。”企业物资部部长黄堽钦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六盘水人,他亲眼见证了家乡如何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实现铝产业的华丽蜕变。
汉荣益众的到来并非偶然。早在2018年,企业创始人就与六盘水有了贸易往来。“既然能做贸易,何不参与实体经济发展?”2022年,水城经开区发出的邀请,让企业有了建厂的打算,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企业决定落户水城经开区。

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李佳琪/摄)
初来乍到,挑战不小。企业租用了政府提供的厂房,但设备老化、厂房不适配等问题接踵而至。在水城经开区支持下,企业很快完成了厂房改造和设备升级。2024年3月,汉荣益众顺利投产,主要生产铝合金棒、铝母线等产品。
“双元铝业就在隔壁,铝水直接供应,这是我们选择来这里的重要原因。”黄堽钦算了一笔账,相比在广东时使用回收铝材,现在直接用铝水加工,产品利润空间上升2个百分点。

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李佳琪/摄)
更让企业振奋的是,随着双元铝业二期项目投产,铝水供应更加稳定。汉荣益众的日消耗铝水量也从去年的50至80吨提高到现在的130至150吨,生产线也从1条增加到2条。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企业产值达4.8亿元;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实现250%的增长;明年三条生产线满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4亿元。

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李佳琪/摄)
不仅规模在扩大,产品结构也在优化。从最初的铝棒,到现在的铝母线(为双元二期建设的电解槽供应铝母线材料),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更令人期待的是,企业二期项目——贵州镁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投产。届时将生产户外铝制品、汽车底盘零部件等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汉荣益众的快速发展,正是水城铝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生动缩影。在粤黔协作的大力推动下,该集群依托“1+3+N”(即电解铝+棒材、板材、线材+铝加工关联企业)发展模式,引进20家广东企业落地水城投资兴业,累计到位投资达8.5亿元。目前,集群已汇聚企业55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

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李佳琪/摄)
2024年至2025年,政府投入协作资金1800万元,专项支持铝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集群实现工业产值130.32亿元,同比增长8.37%;2025年1—7月,产值达86.61亿元,同比增长48.8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借力东西部协作政策,到自立发展壮大,汉荣益众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水城铝产业的崛起。在这片热土上,铝水奔流不息,正浇铸出一个创新驱动、链式发展的铝产业新高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相关推荐

2025-09-07 03:16:00

2025-09-06 09:44:00

2025-09-05 09:32:00

2025-09-04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