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龚颖 李娜
人才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湖南政策“组合拳”持续释放磁吸效应,越来越多青年才俊选择与湖南双向奔赴,留湘来湘发展热潮涌动不息。
“我想留下来”湘籍学子用行动告白家乡
在长沙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生长于此的青年学子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羁绊与建设热忱。
陈甜(化名)是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子。5月10日,“湘才留湘”专场招聘会上,她带着精心准备的简历来到招聘会现场。“看着长沙一天天变高变美,我也想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她的求职意向很明确,留在长沙。
“湘雅医院的医疗实力、长郡雅礼的教育资源,加上24小时不打烊的夜经济,这样的城市品质在全国都不多见。”陈甜表示,无论是从宜居方面考虑,还是对于自身发展,她都坚定地选择在家乡就业。
“湖南正在推进‘强省会’战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房价却远低于一线城市。”在湖南建投展位前排队的范伟告诉记者,他已经手握两个offer,但还想看看长沙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留在长沙可以‘一站式’解决我安家立业的后顾之忧。”湖南大学应届博士生刘灿坦言,选择留湘就业关键在于湖南对高端人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长沙既容得下科研理想,也托得住烟火生活。”刘灿表示,他的同学里,很多都选择扎根湖南。
爱情、事业、烟火气,外地青年“留湘”三件套
4年前,福建小伙陈小东因“茶颜悦色”和“文和友”选择来长沙上大学;4年后,因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决定留下来。“长沙的文创产业独树一帜,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为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可能。”陈小东告诉记者,在这里,处处都是机会。
5月10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届研究生张庆慧专程从桂林赶到长沙,把爱情和面包都“押”在了这个城市。“男友在这读研,长沙落户宽松、有人才补贴,活力满满。”她笑着说。
现场,来自香港的蔡承峰操着一口港普,作为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正在与一家企业HR深入交流。“我今天的目标就是找一份实习工作,为明年毕业后能留在长沙提前做准备。”蔡承峰表示,“长沙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城市环境优美,人们都很热情。”
“近年来长沙金融产业发展迅速,相比沿海城市生活成本更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更适合年轻人发展。”曹琼方同样来自香港,目前是中南大学金融专硕研三学生。“长沙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表现在吃穿住行各方面,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觉得长沙幸福感非常高。”曹琼方说,期待湖南和长沙能推出更多适合大湾区学子的就业、创业政策。
双向奔赴,湖南托举青年人才的“无限可能”
楼婉婷的选择,诠释着湖南与人才的深度共鸣。5月22日,来自浙江的中南大学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楼婉婷,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职业选择。
“原本拿到了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在上海研发总部的录取通知书,认真考虑后最终毅然决定留在湖南发展。”楼婉婷不仅是中南大学的优秀学子,更是手握两项行业颠覆性技术的长沙炳旭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在沈白高铁中铁制梁场内,楼婉婷团队研发的钢筋施工智能辅助机器人正高效作业。团队历时3年,攻克了平面钢筋网上自动绑扎这一行业难题。这款机器人融合机器视觉、激光雷达和AI路径规划算法,能适应复杂施工场景,效率较人工提升140%。
创业初期,楼婉婷团队面临诸多质疑。今年初,湖南省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提供了契机,点燃了团队将技术变为现实的勇气。中南大学科技园的“保姆式服务”,从工商注册、场地提供到资源对接、导师指导,助力项目顺利落地。
在楼婉婷眼中,省会长沙是一座充满温度与实力的城市。这里既有烟火气息,更有托举梦想的硬实力。对大学生创业“不设防”的帮扶,体现在项目落地的方方面面。企业研发能依托本地高校学科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也让各类技术需求能快速得到响应,就像拼积木,所需“零件”在周围都能找到靠谱的“积木厂”。
“长沙既给予我们年轻人热乎的生活气息,又有实现梦想的底气。”楼婉婷说,这座城市给予年轻人试错的包容,而创业者也要做好充分准备,系好“安全带”。即将毕业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清华大学博士袁依格入职湖南湘江实验室后,也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有幸作为‘湘江英才’计划的一员,长沙为我提供了非常优质便捷的服务,包括优先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以及机场高铁站的‘绿色通道’等,提升了我在这里发展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我在长沙长期发展的信心。”袁依格表示。
调查
留湘热情高涨,四成受访非湘籍学子希望留湘
近日,省人社厅相关部门面向全省高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分析7663份有效问卷显示,大学生就业信心显著攀升,“留湘来湘”热情高涨。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对于专业满意度、自身就业能力评价呈现积极态势。54.51%的受访者表示很满意或满意本专业。其中,近半数受访者坦言“兴趣爱好”是其专业选择的首要考量,超八成受访者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就业信心评估上,91.08%的受访者对就业求职有信心。与2024年12月的该项数据37.81%相比,大学生们的就业信心有显著攀升。这一增长态势的形成,是大学生个人能力提升与湖南省持续推进就业优先政策、市场不断释放就业创业活力、学校着力提升专业培养体系,多方共同作用的成果。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湘籍受访者中意向工作地点选定湖南的占比近八成,非湘籍大学生考虑留湘发展的占比近四成。其中,受访大学生们对于星城长沙颇为青睐,共有14.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留在长沙发展。
相关推荐

2025-05-25 07:46:00

2025-05-22 09:36:00

2025-05-21 17:07:00

2025-05-21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