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守护生命的“疑难杂症破解站”

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病房的走廊里,每一盏灯都亮得格外执着。这里,是生命与时间的竞技场,也是无数“医学谜题”被破解的神秘之地。近日,滨医附院急诊科连续接诊了四位病因迥异的高热患者,他们在经历了一场场与病魔的“博弈”后,最终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让我们走进这四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感受急诊内科团队如何用智慧与速度,为生命点亮希望之光。

发热18天不退?一场免疫系统的“无声战争”

51岁的张阿姨,带着一身“谜团”走进了急诊室。她发烧长达18天,体温最高达39.5℃,四肢关节痛、皮肤出现红疹,就像被按下“重复键”——退烧后疹子消失,但高热又卷土重来。在外院辗转治疗,抗生素、退烧药轮番上阵,体温却始终顽固地徘徊在38℃以上。

急诊团队接手后,迅速展开“侦探式排查”:CT、血常规、免疫指标……数据如拼图般逐渐拼凑。当所有常规感染指标被排除后,一个隐藏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成年型斯蒂尔病,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疾病。医生果断给予激素治疗,短短几天,张阿姨的体温终于回归正常。出院时,她感慨道:“这里像破案的福尔摩斯,连‘隐形敌人’都能揪出来!”

从肺炎到免疫风暴,一场‘抗体’与病菌的较量

67岁的孙大娘因高热、咳嗽入院,CT显示双肺严重感染。常规抗感染治疗却收效甚微,肺部炎症像野火般蔓延。急诊医生眉头紧锁:为何感染控制不了?莫非另有隐情?

团队扩大“搜索范围”,免疫抗体检测成为关键突破口。当“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结果跳出时,谜底揭开——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肺部炎症只是表象。紧急启动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同时预防并发症,终于将这场“免疫风暴”平息。孙大娘出院时握着医生的手说:“我以为只是感冒,没想到身体里藏着这么大的‘风暴’”。

高热+腹泻,肠道深处的“隐秘危机”

51岁的李大叔发热10天后,突然腹痛、腹泻,急诊内科成了他的“救命驿站”。医生检查发现,他血液炎症指标爆表,但胸部CT却“风平浪静”。感染源在哪?肠道!腹部CT和核磁共振最终锁定“元凶”——直肠穿孔合并脓肿,肠道已如“溃堤之坝”。

急诊科立即联合结直肠疝外科,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手术清除脓肿后,李大叔的体温迅速降下来了。他感叹:“要是再晚一天,命可能就没了……这里的医生像‘拆弹专家’,精准拆除了我体内的‘炸弹’。”

蜱虫病伪装成普通感冒,高科技检测揪出“隐形刺客”

68岁的杨阿姨因受凉发热入院,体温持续在39℃以上,伴随乏力、肌肉酸痛。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骤降,常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均无效。更奇怪的是,她的感染指标不高,高热却如“打地鼠游戏”般反复出现。 急诊团队陷入深思:这究竟是何种“神秘病毒”?急诊医生立即启动“侦查模式”:多学科会诊迅速集结感染科专家,同时进行广谱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原来,杨阿姨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了罕见的蜱虫病。

发热不是小事,及时就医是关键!

发热是机体应对疾病的一种警示信号,看似常见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病因。通过近期接诊的病例可见,无论是张阿姨迁延数周的发热伴皮疹、孙大娘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免疫相关性肺炎,还是李大叔由直肠穿孔引发的感染性高热,甚至杨大娘因蜱虫病导致的白细胞骤降,都警示我们:不明原因发热或反复发热绝非“扛一扛”就能过去,拖延就诊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提醒: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8.5℃且持续3天,或体温反复波动,自行用药无效;

伴随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头痛、持续呕吐/腹泻、关节肿痛、皮疹、意识模糊等;

特殊人群发热: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患者、长期服用激素者)出现发热;

特殊接触或旅行史:比如近期去过草原、牧场接触过牛羊等家畜(需警惕布氏杆菌病等),接触过野生动物,或者去过某些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地区(如疟疾、登革热高发区),或接触过有类似传染病症状的人。

就诊时请主动告知医生:

发热时长、体温变化规律(如午后高热、夜间发热等);

所有伴随症状及出现顺序;

近期用药史、旅行史、接触史;

基础疾病及既往治疗情况。

科学应对发热,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及时降温,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适量补水,避免高热惊厥);

第二步:立即就医,精准诊断(急诊科24小时开放,通过医师的专业判断锁定病因);

第三步:遵医嘱治疗,切勿擅自停药(感染性疾病需足疗程用药,免疫性疾病需规范管理)。

温馨提示

作为临床一线科室,我们深知发热背后可能潜藏的危机。无论是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还是隐匿的脏器病变,早期干预往往能显著降低风险。若您或家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反复发热,请勿犹豫,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