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在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等相关负责人围绕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进行详解。
把握节奏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适宜的环境。
数据显示,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较为明显。一是金融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二是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1至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8%,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这几项都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四是金融市场韧性增强。在外部环境和全球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邹澜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结构方面,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
今年上半年,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征。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分析,分借款主体看,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的主体。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从行业投向看,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呈现“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的特点。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和9.5%。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人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大高质量供给,补齐短板,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多样化融资需求。
提高企业融资普惠性和便利度
近年来,人民银行聚焦民营和中小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持续健全金融支持体制机制,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近5年的年均增速超过20%;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4.95万亿元。2025年5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是3.69%和3.45%,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66和0.6个百分点。
彭立峰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健全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政策体系,开展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合理增长;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信用白户、支早支小等普惠领域。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4月初有所波动,随后很快企稳。特别是5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稳定运行在7.2元下方。
邹澜表示,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2025-07-15 11:42:00

2025-07-15 11:14:00

2025-07-13 16:21:00

2025-07-10 15:02:00